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23|回复: 0

女人如歌——记2015年度银光集团女劳模梁鸿雁、刘春艳、何江银

[复制链接]

4万

主题

417

回帖

17万

药卷

库管员

积分
177007

积极分子热心同行学习达人共同进步爆破达人雷管达人炸药达人

发表于 2016-3-9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3/9  
编者按:
她们是年华正好的80后,也是2015年度银光集团劳动模范,她们的故事是一首首动人的歌。在平凡而闪光的工作历程中,她们用执着和勤奋在不同岗位上创造出了动人业绩。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女劳模”这一光荣而朴素的群体,为大家展现荣誉背后的故事。
梁鸿雁:守望心中的家


每到春风和煦的季节,仰视万里晴天,一群群鸿雁排成行列向北飞翔。鸿雁是健飞之鸟,它不似雄鹰凶猛,也不似白鹤轻灵,坚韧执着是它的本色。在含能公司化工三厂也有这样一位“鸿雁”,她扎根一线十年,参与QC成果8项,获得荣誉20项,她就是2015年度银光集团劳动模范梁鸿雁。
梁鸿雁是含能公司化工三厂303车间包装工组副组长,从2006年入职开始,她在这里一落脚就是十年。十年间,她从一个大学刚毕业的丫头成长为银光集团十佳青年、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一项项殊荣见证着她前进的步伐,带着泥泞和辛酸,更沾满了坚韧和执着。
2015年年初,化工三厂正式改造精制、蒸馏工序,实施丙酮气体回收项目。为了保证项目按期完成,单位委派梁鸿雁为项目工艺技术负责人。她全身心投入到项目建设中,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都是工作日。只要是项目上的事,大大小小,梁鸿雁都要安排、检查到位,经常还要自己动手才放心。
等到项目进入试车阶段后,梁鸿雁的心仍然一直悬着,因为试车成功与否,直接影响项目改造成败。工艺管线阀门标识、故障处理等让梁鸿雁一直操着心。梁鸿雁说,那段时间,她晚上睡觉时都一直在想着项目上的事,还经常梦见项目的情况。压力虽大,但压不倒心中有信念的人。为了尽可能地多了解、掌握试车过程,她申请进入倒班岗位专门跟踪收集数据。夜风刺骨,她和同事一条管线一条管线地排查,一项数据一项数据地记录。每次检查时发现项目的问题,她都要找到解决办法才离开。
有一次倒班时,她发现有设备存在丙酮气体泄漏的问题,为此她建议并更换了浓丙酮贮槽垫,并采取螺栓紧固的密封方式对设备进行改造,及时解决了这一问题。试车中,经常会出现管线、阀门渗漏的情况,污水喷到梁鸿雁的身上,渗进她的衣服里、裤腿中,让她满身的污垢。但顾不得清理,她就赶紧和同事们一起抢修渗漏的管线和阀门。
梁鸿雁的执着还体现在她参加创新成果和QC课题中。近5年,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的创新成果和QC课题就有7项。其中,她牵头开展的“提高501生产线废水PH值的达标率” QC课题,解决了501生产线废水PH值过高影响生产废水排放的问题,并获得2015年甘肃省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她作为主要完成人申报的“关于提高501产品生产线产能及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工艺技术”成果获得银光集团技术创新成果特等奖。
“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10年,从外地“飞”来的梁鸿雁早已将银光当做自己的家乡。她说:“不管走到哪里,心里一直惦记着工作,总希望自己为企业能多做一点、做好一点,为家乡尽些绵薄之力”。(记者:王安怡)
刘春艳:小岗位大梦想



她的岗位很“小”梦想却很“大”,从一名普通的仪表工,到获得银光集团技能创新竞赛一等奖、甘肃省化工总控工决赛第一名、全国技术能手、甘肃省技术标兵、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国家授权发明专利等荣誉的工程师,一串串足迹记录着她完善自我的印迹。而今她在2015年度银光集团劳动模范的荣誉上重新出发,以对工作的孜孜追求成就着超越自我的大梦想,她就是聚银公司保运中心的刘春艳。
2009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刘春艳进入当时的聚银公司仪表理化修检中心工作。虽然面对着理论与实践存在差别的困扰,也面对着一切从零开始的难题,但刘春艳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仪表理化修检中心工作的日子里,她将工作压力转变为学习的动力,老师傅也很欣赏这个对工作肯吃苦、有钻劲的小姑娘。凭借着良好的专业知识,短短1年的时间,她便熟悉了DCS自控系统组态,并且成长为技术骨干。要想干出一番惊人的成绩,必须付出过人的心血和汗水。被抽调到年产12万吨PVC产品生产线项目上后,她从仪表的专业角度对该项目提出10余项设计改善建议,均被采用。她硬是凭着执着的精神独立完成控制系统组态,完成PVC项目3000多个监控点和1000多个回路的调试、回路图的绘制、仪表数据库建立等自控系统完善工作。更重要的是,年轻的她爱上了这份工作、爱上了企业。
在工作中,刘春艳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不断挖掘自控系统潜能。年产12万吨PVC产品生产线投产成功后,她发现乙炔发生器加料及置换存在自动化程度低、设备故障率高、人工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她查阅了大量资料,结合工艺参数与实际控制,利用现有设备仪表和技术条件进行改造,完成乙炔发生器加料及置换操作编程,形成“乙炔发生器电石备料、加料自控系统”的研究成果并获得国家专利。同时她独立编制的《乙炔发生器加料及置换特色操作法》得到了推广应用,每年产生经济效益125万余元。她还先后与同事共同完成了精馏系统节能降耗优化改造、优化PVC生产线聚合关键工艺控制参数、PVC生产线盐酸脱析装置仪表组态和调校工作......这些努力都为企业节能降耗、精细化生产及创新发展之路添上了自己精彩的一笔。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这句歌词正是刘春艳工作的写照。(特约通讯员:丁波)
何江银:软件工程师的玫瑰人生



说起软件工程师,很多人对他们的第一印象多是埋头编代码,不修边幅的男性。但聚银公司信息档案中心员工何江银在6年的时间里,用女性特有的细腻为聚银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带来一股春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道理:求知、实干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唯一捷径。
何江银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正赶上聚银公司实施“MES生产执行系统”和“动态实时报表管理平台”等多项技术创新工作。信息技术为聚银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带来的重大变革,让这名“80后”深刻地体会到科技的力量,也更加激发了她求知的强烈渴望。她抓住这一学习、成长的良好契机,介入各项目的需求调研、方案论证、开发、测试、培训、推广应用等环节工作,掌握了报表的开发制作、MES流程图二次组态等系统关键技术,独立自主完成系统的二次功能开发及相关业务调整,在业务方案频繁变化的形式下,充分保证了系统功能的适宜性,节约大量软件运维费用。由于她勤学苦练,勇于创新,很快成长为聚银公司信息化业务骨干。6年的工作时间里,她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技术论文5篇,获得国家专利实用新型授权4项。
“从事软硬件维护最主要的就是细心,数据安全责任攸关,不能有半点马虎。”这是何江银最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在日常信息化系统运维中,她凭借女性特有的细腻,认真细致地开展每项工作。从系统维护、数据备份到权限配置以及文档记录,她都严格把控,不允许有丝毫不符合标准的行为发生,有力保障了信息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何江银转变观念,从岗位职责出发,自学软件编程知识,以适应企业改革发展对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她先后参与完成了聚银公司合理化建议信息系统、党建政治思想工作量化标准化系统、党风廉政信息系统、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及单元成本电子看板平台等信息化项目的开发。
软件开发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开发人员经常为了一段代码或一个模块通宵加班。为了实现用户需求,她事无巨细,大到软件的界面是否人性化、系统构造是否合理,小到文本框的字体用什么颜色,下拉列表的内容是否对齐等细节,她都反复测试确认。一个个信息系统都凝聚了她和同事们的心血。他们通过坚持吸收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开发的系统在聚银公司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业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他们完成的项目先后获得银光集团管理创新一等奖两项、技术创新一等奖一项、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发表13篇论文,获得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无怨无悔,从容面对,风雨彩虹,铿锵玫瑰。”正如歌中所唱,何江银正是这样一朵绽放在平凡岗位的铿锵玫瑰。(记者:史巍 通讯员:张卫强)

原文网址:
  1. http://www.yghg.com.cn/zf11_news.asp?id=3685
复制代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爆破库

GMT+8, 2025-5-2 02:24 , Processed in 0.06379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