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行一专多能 打造卓越团队
为淮选厂改革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淮选厂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推进会交流材料
近年来,淮选厂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要求和部署,始终把职教培训作为企业发展的重大基础工程来抓,全面推进培训理念、内容、方式和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的,突出安全、业务两大技能重点,坚持推进“专业知识更新工程”、举办“淮选大讲堂”、组织“周末课堂”、实施“菜单式”精准培训等特色做法,全力提升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形成了充满生机活力的员工教育培训体系,为迈向质量时代夯实人才基础。大力倡导“一人多岗、按劳取酬”理念,全面推行“一专多能”培训,取得了良好成效。在生产任务有所增加的情况下,“一厂六区”在岗职工从2015年的2049人减少至现在1362人,其中桃园分厂从150余人精减到80人;分厂维修中心在人员逐年减少的情况下,承担由“一个分厂”到现在“四个分厂”大修任务;宁夏王洼机电维修队以不到40人的检修队伍,承担起和老区同等生产规模的检修任务,得到委托方的高度评价,打响了淮选品牌。2016年,淮选厂减亏增盈1.54亿元,实现了“人员总量减下来,效率效益提上去”的目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重点推进“一专多能”
以“保障安全生产、优化洗选工艺,提升生产工效”为目标,按照“主体专业岗位向外延伸,区域岗位一体化”思路,为打造生产规模化,队伍专业化的智能化选煤厂提供科技人才支撑,积极构建“四位一体”一专多能新模式。
大力推行重介浮选压滤一体化。重介和浮选是选煤厂产品质量控制的主体岗位,两者之间的密切配合,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十分重要。同时,压滤岗位煤泥水处理情况对生产操作稳定影响较大。对此,我们提出“合并重介浮选、熟悉压滤”的岗位模式,着力培养系统工艺的“复合人才”,提高了洗选效益。以南区选煤车间为例,实施新模式后,商品煤合格率由2015年98.56%提高到2016年99.89%。
大力推行机电焊一体化。以往检修过程中,由于人员紧缺,工种划分单一,导致检修力量不均衡、检修工序不紧凑,严重制约检修效率和质量。特别对一些生产责任事故认定,由于机修、电修责任不明确,互相推诿扯皮。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果断打破工种界限,推行“机修、电修、电焊一体化”模式,努力培养既会机修电焊,又会电修的复合型人才。以安装维修中心为例,机电焊一体化实施以来,依托人员素质提升,先后托管输出维修人才21名,在满足外出托管需求的同时,本部检修水平不降反升。2017年1至6月份万吨原煤机电事故台时达到0.5。
大力推行采制化一体化。在产品质量控制中,采制化好比一双“眼睛”。以往实际工作中,由于少数采制化验人员工作不认真或工作能力不足,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事故屡有发生。同时,一些质量事故的责任认定,还存在难以查证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人员交叉培训、岗位逐步融合”的思路,大力推进“采制化一体化”。在采制样和化验岗位合并后,质检车间总人数由原来的76人减少到39人;芦岭分厂单班人员从6人变成3人,人员压缩近一半,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显著提升。
大力推行相邻岗位一体化。在保证安全前提下,按照“大岗位”思路,依托可视化、自动化等技术手段,取消了皮带、水泵等操作岗位,使之与相邻的岗位合并,成立新的“大岗位”统一管理。岗位人员在经过培训后,变固定式看岗为走动式巡岗,推动进一步减员分流,全员效率大幅提高,实现了安全高效生产。以桃园分厂为例,推行相邻岗位一体化以来,单个生产班的人数由2015年的23人减少到2017年的14人。
二、夯实基础推进“一专多能”
坚持以考促学,以全员考试制度为载体,重视题库建设,更新专业知识,打造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强化师资力量,夯实“一专多能”人才培养基础。
着力在题库建设上下功夫。培养“又专又精”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建立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专业题库必不可少。为此,我们组织全厂精干力量,成立选煤、机电两个专家组,针对重介、浮选、电焊等12个主要技术工种,在完善理论题库的同时,精心编撰实操题库。先后编制完成《电焊工理论考试题库》、《电焊工立焊焊接实际操作说明书》、《电焊工立焊实操考试评分标准》等24个专业性、可操作性强的理论及实操题库,其中电焊工理论及实操题库为集团公司地面单位首个电焊工考试题库。同时,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持续动态刷新题库,确保题库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着力在考核评价上下功夫。为有效提高“一专多能”人才质量,我们严把考核认定关,制定科学规范的考核制度,严格落实。所有理论考试采用机考,并适当扩充题量,增加难度;对“一专多能”参考人员,不仅考本专业题库,而且考申报专业题库,理论考试成绩95分以上方可进入实操考试环节。实操考试利用新建题库,严格考核标准,抽选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专业骨干作为评分老师,并由专业副总现场监督,确保考核认定科学公正。同时,根据不同工种特点,适当优化调整部分专业考核方式。比如,针对采制化工实操考试偶然性强、不可控因素多的特点,采用面试加实操的办法,避免了外界因素对考试结果的影响。目前,全厂在岗职工中有176人取得了2-3个工种的操作技能,占主体专业职工总数的31.3%。
三、加大激励推进“一专多能”
深挖人力资源潜力,在优化劳动力配置的同时,利用各种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主动学习,扎实推进“一专多能”人才培养工作。
加大直接激励。实行技能收购制,对取得非本岗位主要技术工种技能资格证书的职工,一次性奖励中级工500元、高级工1000元、技师1500元、高级技师2000元;非主要技术工种的职工每多掌握1个岗位操作技能,且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发挥作用的,依据难易程度给予200-500元一次性奖励。建立岗位系数浮动机制,在重介、浮选、机修等主要技术工种中实行岗位系数浮动,对上述技能职工多掌握1个岗位操作技能,且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发挥作用的增加0.2岗位系数。2017年上半年,有10人通过“一专多能”考核,除一次性奖励外,每月人均工资提高280元,真正让“一专多能”人才得实惠。
加大考核激励。在市场化培训工资分配中,进一步加大“一专多能”考核力度。坚持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为原则,以工作绩效为依据,严格按月考核发放技能收购工资,并一律在基层单位公告栏进行公示,广泛接受职工监督。“一专多能”考核人员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专业技能的,将其获得的技能收购工资向其他跨工种劳动者倾斜,最大限度地鼓励职工多学多得、多劳多得,充分激发了广大职工学习和工作热情。
加大环境激励。坚持实行“持证上岗”、继续教育、劳动竞赛和考试制度,将是否参加指定的培训与职工上岗、转岗、待遇、奖惩等紧密挂钩,形成激励约束氛围,增强员工参加培训的内在动力。在具体操作中,努力做到常规培训制度化、岗位培训需求化,技术比武普及化,学历教育规范化,让职工深刻体会到努力学习提高技能的重要性、必要性,从而自觉养成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习惯,形成了一种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良好环境,使人力资源潜力充分发挥,为企业安全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各位领导、同仁,虽然我们在推行“一专多能”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积极对标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做法和宝贵经验,推动淮选厂职教培训工作迈上新台阶,为集团公司和淮选厂迈向质量时代提供不竭动力!
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原文网址:- http://www.lmkh.com/info/1017/5952.htm
复制代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