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8/6
60年栉风沐雨,60年春华秋实。在60年的建设发展中,银光集团不断攻坚克难,用汗水和智慧尽情书写着共和国长子的骄傲,在国防建设事业的史册上镌刻着闪亮的业绩。
艰苦奋斗,扎根西北戈壁
1954年,位于祖国大西北的甘肃皋兰戈壁滩上,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悄然打响。
肩负着党和国家强军强国的重任,首批建设者,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以奉献国家国防和现代化建设为己任,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西北戈壁,在这片广袤荒芜的土地上,开启了新中国含能材料生产线的建设工作。
面对干旱缺水、风沙肆虐的严酷自然环境和艰难生活条件,创业者们以战天斗地的豪迈气概,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在这片茫茫荒丘上,拉开了一次创业的大幕。全体人员吃苦水、嚼干粮、点油灯、住帐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了改造风沙肆虐的自然环境,建设者们从1957年开始植下了第一批千余棵小树苗。他们将这些生命之树视如己出,精心呵护,省下每一盆水浇灌树苗。但在严苛的自然环境面前,最终只有不到百棵树苗顽强地活了下来,陪伴着建设者们守望企业建设的艰难历程。
企业建厂过程布满荆棘,历尽波折。1961年,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物资供应紧张,员工生活十分艰苦。且因当时国际政治和社会环境,苏联撤走援助我国军工部门的专家,企业生产线建设面临极大困难。由于一些建设图纸与实际不相符,技术人员们理论结合实际,对270个单项工程图纸反反复复作了修改,最终符合了实际需求。
伴随着生产线的建设,企业发展面貌也在逐步改善。一栋栋职工宿舍拔地而起,一颗颗国槐白杨扎根吐绿,一名名大学生纷至沓来,昔日的荒芜之地有了生机和活力。
军品立本,奠定发展基础
军品生产线的建设过程是银光人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企业广大员工付出了艰辛的探索。
10年鏖战,终于迎来了欢欣鼓舞的时刻。1964年8月20日是个特殊的日子,银光集团首条生产线——801产品生产线建成投产,产出合格产品。参与生产线建设和开车的广大技术人员和一线职工兴奋中夹杂着复杂的泪水,大家振臂欢呼、奔走相告,人人难掩心中的喜悦,连续奋战了几个昼夜的职工们踏实地熟睡了一觉。
801产品生产线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兵器工业生产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结束了该类产品依靠进口的局面,填补了国内空白。首条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极大地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军品生产线建设迎来较为集中和关键的时期。
出于当时战略形势的需要,企业遵从国家的使命和人民重托,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建设,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立足首条生产线积累的技术经验,于1966年建成了另一条产品生产线——TNT产品生产线。投产后产能比苏联设计高出许多,成为国内第二家生产TNT产品的工厂。随后,501等7条产品生产线相继建成,均实现了一次投产成功,满足了当时国家国防建设和科研试验的迫切需求。
1969年起,企业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技术探索和科学研究,开始了101产品的工艺研究及生产线设计建设。1974年,建成了国内唯一一条该类产品生产线并生产出合格产品,大大提升了企业在高能含能材料产品生产方面的技术地位。
从首条生产线投产后的20年里,企业组织开展了百余项技术革新,涉及工艺设备、理化仪表、技安环保、辅助生产等多方面。围绕军品生产线的建设,相继配套建成了废水处理工程、废酸处理装置及成品库、变电所、科研万能试验工房等单项配套工程,生产方式由间断改为连续,企业生产规模从小到大,产品种类由单一到多样,生产组织能力、生产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具备了生产8种单质、18种混合含能材料产品的生产能力,成为一家多品种、产量大、连续化生产的大型含能材料产品生产企业,在含能材料产品的品种和产量上跃居全国之首。
技术创新,引领前进方向
银光集团含能材料产品生产线的建设过程,一直伴随着技术创新的引领和驱动。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指引下,企业逐步改变单一含能材料产品生产局面,开始军民结合的艰难探索,踏上了“二次创业”的征程。
1986年,国家“七五”重点项目TDI工程建设全面展开。为配合民品TDI产品的生产,同时根据当时军品任务缩减的政策指引,对TNT产品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开始了军品改民品的探索。为确保TDI产品生产线早日建成投产,企业倾全部的人力、财力、物力,军品支持民品,在顽强的信念和执着的坚守支撑下,走过了一段艰苦的岁月。
DNT产品生产线的改造,使企业具备了年产18万吨DNT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军民两用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不仅满足了当时TDI产品生产线的原材料供应,还支撑了企业未来的发展。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持续不断地选派大批优秀科技人才赴国外考察学习。一次次开门看世界的经历,给了他们对标世界含能材料产品前沿技术,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为我国含能材料工艺技术研究和科研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杰出贡献。
企业不断致力于对旧的生产管理方式进行优化改造,提升生产线自动化管理水平。多年来实施了包括DCS自控系统改造等在内的多次生产管理优化,不断提升生产管理能力和水平,大幅降低生产成本。2013年,含能公司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启动,设计实施MES项目,目前已完成二期各功能模块的上线试运行。MES项目的实施,对提高含能材料产品生产线自动化管理水平,提升本质化安全程度,降低生产管理及企业运行成本,提升生产组织效率将产生重要作用。
破茧成蝶,银光振翅腾飞
2008年,银光集团正式组建成立,八万山下的东方公司和长江之滨的红光公司两家军工企业并入银光集团,企业迎来了集团化运作和发展的新纪元。作为国家重点保军企业,依托含能材料产品生产线的建设,截至2013年底,含能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50%以上,60%的产品品种为全国独有。
产品是企业的生命。多年来,企业始终将为客户生产高质量含能材料产品作为神圣使命,开展一系列质量优化改善活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所生产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科研、民用等多个领域,有力保障了国家国防和现代化建设需要。某含能产品还被用于“神舟”号系列飞船,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企业始终恪守发展“红线”,致力于造福员工群众。坚持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始终坚守“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成本,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安全是员工生命与家庭幸福的保证”的安全文化理念,不断提升本质化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驾驭了各条生产线,实现了安全稳定高负荷生产。对清洁空气的期盼、对碧水蓝天的向往,一直是企业广大员工和家属心中的美好愿景。2013年4月,总投资3.93亿元实施的环境污染治理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国防科工局组织的竣工验收,困扰企业发展的废酸、废水治理难题彻底破解,为企业的绿色发展、和谐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
企业始终坚持人才强企。从建厂初期的首批大学毕业生,到今天的60年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云集银光集团,为了国防事业发展建设的需要,他们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大城市优厚的工作生活条件,以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投入到了银光集团的建设发展中,把青春和无悔留给了企业,把梦想和追求留给了企业,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含能材料生产研发领域功勋卓著的杰出人才。在这个神秘的领域,他们默默无闻、静默付出、甘于清贫、不求回报,或许他们不被人们所熟知,但他们对国家国防和企业发展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会被历史和一代代银光人永远铭记。
闪光的足迹和耀眼的奖章,记载了60年发展道路上的一次次突破。企业曾荣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中国航天优秀产品供应商”等一个个沉甸甸的荣誉。这些都随着企业的发展进步,永远地写入了光荣榜,成为激励一代代银光人艰苦奋斗、改革创新、报效国家的坚强砥砺。
站在60年发展的新起点上,银光集团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再接再厉、锐意进取,顺势而为、顺时而动、扬帆起航,迎接企业全新的发展春天! (记者:王玉璞)
原文网址:- http://www.yghg.com.cn/zf11_news.asp?id=2777
复制代码 |
|